1.机构:5年内大陆将超越美国 成半导体市场领导者;
2.存储器价格上涨 带动今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营收大幅增长16%;
3.硅晶圆热 信越、胜高喊涨到明年Q1;
4.“无晶圆厂”真的华体会网站好吗?
5.日本Disco合并子公司 明年产能增50%;
6.两岸存储器刮自主风 南亚科欲重启联盟开发
1.机构:5年内大陆将超越美国 成半导体市场领导者;
随着大陆电子和电信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也日益重要。产业资讯平台业者BizVibe表示,大陆地区不仅已在半导体消费上占全球市场半数,在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制造上也呈现强劲成长。预计未来5年内,大陆就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领导者。
据资诚会计师事务所(PwC)公布研究报告,在全球电子产品生产持续转往大陆,以及这些产品中的半导体含量高于全球平均等因素推动下,大陆地区半导体消费规模在全球总消费规模中的占比于2012年突破50%后,仍在不断向上攀升。
而大陆半导体产业营收成长速度,不但高于大陆半导体消费成长速度,也高于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成长速度。PwC表示,2005~2015年大陆半导体产业营收年复合成长率(CAGR)为18.7%,同期大陆半导体消费CAGR为14.3%,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CAGR则是 hth.com 仅有4.0%。
就整体而言,2015年大陆半导体产业规模占全球半导体整体产业规模的16.2%,较2014年的13.4%、2013年的12%,以及2012年的11.6%呈现持续成长。
BizVibe表示,大陆半导体产业持续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去10年当地晶圆厂设备支出持续扬升,已由2006年的23亿美元成长为2016年的65亿美元,成长幅度高达180%。预计2019年当地就会跃居为全球最大的晶圆厂设备市场。
相较而言,过去10年,北美和欧洲地区晶圆厂设备支出下滑了华体会app39%,日本下滑50%,韩国与台湾地区则是分别扬升10%与67%。在此一背景下,产业分析师认为,未来几年大陆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
不过为了进一步推升大陆半导体市场,当地政府应该要针对产业需要推出更为有利的激励措施和市场条件,以便进一步降低消费与生产规模间差距,并维持长期适度的成长。
PwC先前预估,虽然大陆地区IC生产规模持续成长,但由于IC消费规模也在成长,因此IC消费与生产间的差距仅会由2015年的1,180亿美元,收敛为2018年的1,138亿美元。 DIGITIMES
2.存储器价格上涨 带动今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营收大幅增长16%;
集微网消息(编译/丹阳)2017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收获颇丰,一举带动科技行业的营收增长,纵观发展态势,还将持续至2017年下半年。IC insights在最新预测中指出,由于存储器(DRAM和NAND闪存)的价格上涨,至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也将同比增长16%。这也是即2010年后,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首次呈两位数增长。
IC insights 预计,今年DRAM市场规模增长55%,NAND市场规模增长35%,是引起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上涨的重要原因。如无两者的带动,整体集成电路市场的年增长率仅为6%。
如图所示,近年来,DRAM市场规模的增长对整体集成电路市场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DRAM市场规模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提升了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这使得整个集成电路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32%和34%。而DRAM市场规模将达到642亿美元,比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市场(471亿美元)还要高出171亿美元,由此可见DRAM市场的影响之大。
最后, IC Insights报道中还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由之前的2.6%,上调至2.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率由之前的6.3%,上调至6.8%;美国经济增长率也由之前的2.0%,上调至2.1%,该国失业率的下降以及平稳的油价将有助于今年下半年经济的平稳增长。而集成电路市场增长率将与全球GDP增长的表现密切相关,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推手。
3.硅晶圆热 信越、胜高喊涨到明年Q1;

日本硅晶圆大厂信越(Shin-Etsu)及胜高(SUMCO)今年第2季已对大型半导体客户调涨12吋硅晶圆合约价格5~10%,不仅第3季价格确定会续涨,8吋硅晶圆也会涨价,还预期这波涨势至少可延续到明年第1季,且每季度都会维持相同幅度一路涨上去。 法人看好台胜科、环球晶、合晶、嘉晶等硅晶圆厂将直接受惠。
日本半导体材料大厂信越及胜高,手握全球逾半的半导体硅晶圆产能,市占率合计超过51%,台湾环球晶因为并购SunEdison后成为全球第三大硅晶圆厂,但市占率只有17%。
信越及胜高的客户都是像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超级大厂,考虑到与客户间长期稳定关系及采购规模庞大等因素,直至今年第2季才调涨12吋硅晶圆价格,涨幅也在5%左右,至于其它半导体厂价格涨幅达5~10%。
由于硅晶圆需求强劲,信越在日前2017年会计年度第1季(4~6月)业绩发表会中,正式提及下半年将逐季调涨价格。 据法人表示,信越除了调涨12吋硅晶圆第3季价格约1成,连8吋硅晶圆价格也因出货量明显放大而同步调涨。 至于另一大厂胜高也将跟进,第2季同样会调涨8吋及12吋硅晶圆价格。
值得注意之处,在于信越指出,2017年会计年度当中,将每季都调涨硅晶圆价格,而且涨幅将维持一致。 业者分析,代表信越自今年第2季起调涨1成后,第3季及第4季均将涨价1成,而且明年第1季也会再涨1成,而且胜高、环球晶等硅晶圆厂应会跟进涨价,由此来看,硅晶圆价格会一路涨到明年第1季。
至于半导体厂希望与硅晶圆厂签订长约一事,业者认为机率不大,因为现在硅晶圆厂要足额供应一线半导体大厂第四季的硅晶圆需求已经不太容易,在产能排挤下,二线及三线业者将面临硅晶圆供货不足压力。 在此一情况下,硅晶圆厂就算与客户签下长约,也不会锁定供货价格,价格仍是逐季调涨趋势,此一趋势今年底前难以扭转。
对台湾硅晶圆厂来说,今年上半年是半导体市场淡季,包括台积电及联电等晶圆代工厂的营运表现不尽理想,但包括环球晶、台胜科、合晶、嘉晶等硅晶圆厂,第1季营收表现已经比去年第4季好,且第2季营收更是再上层楼,显示硅晶圆出货维持高档外,涨价效应已持续发酵,获利表现将明显显现。 第3季进入出货旺季且价格续涨,营收及获利几乎已可确定将再创新高。 工商时报
4.“无晶圆厂”真的好吗?
我并不是想要讨论晶圆厂是否能创造工作机会,而是想了解在邻近晶圆厂之处拥有设计/工程团队的价值…
那些看着整合元件制造商(IDM)崛起又没落的人们,倾向于贬低晶圆厂的价值;我们总是说:“晶圆厂?最好不要!”然而就在最近一次前往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鲁赛(Rousset)的旅程中,我与产业高层、分析师交谈之后却发现,我们对于无晶圆厂经营策略的盲目崇拜需要被挑战。
我并不是想要讨论晶圆厂是否能创造工作机会,而是想了解在邻近晶圆厂之处拥有设计/工程团队的价值;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T)位于Rousset的晶圆厂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微控制器暨数位IC事业群(MDG)策略规划总监Jean-Claude Nataf告诉我,Rousset生产线目前满载产量为每周9,000片晶圆,公司的工程团队经理与晶圆厂的工作人员,以彼此之间能快速互动回馈而自豪。
另一个例子是法国格勒诺布尔/里昂(Grenoble/Lyon)区域正快速崛起的影像技术产业聚落;市场研究机构Yole Developpement分析师Pierre Cambou解释,影像技术的创新通常会需要制造技术的演进,而反过来也能建立一个技术驱动的环境。根据市场消息,有十几位Apple的工程师迁移到Grenoble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这正是因为该区域有影像感测器专家,也有半导体制造──以ST为首;Canbou表示:“你需要有晶圆厂,”才能形成产业生态系统。
以上的例子清楚显示,并不一定要节省制造部门的人力;他们证明了在研究人员、设计者、工程师、技术人员、晶圆厂营运者以及管理阶层之间的密切联系,能产生具建设性与创造性的交互作用。
ST位于法国Rousset的晶圆厂
(来源:EE Times)
我原本认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那些转向“轻晶圆厂”(fab-lite)业务模式,以及对无晶圆厂运动抱持质疑态度的后进者,终究会被自家晶圆厂的压得喘不过气;晶片制造生产线需要持续的大量投资才能维持现状,再加上晶片产业很容易受到高低起伏的市场周期影响。简而言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产业观察者,一直有个结论是除了英特尔(Intel)与三星(Samsung),晶圆厂对现今大多数半导体厂商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在造访Rousset时,我还婉拒了ST要带我参观8吋晶圆厂的邀请──我有点懒得换上无尘衣,总觉得晶圆厂不就是都长那样?但我错了…ST事业群副总裁暨微控制器部门的总经理Michel Buffa做了一次很棒的响导,改变了我对晶圆厂的偏见;我很庆幸我后来还是参观了晶圆厂。
那时Buffa问我有没有看过SMIF….我没有,而且我老实对他说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所谓的SMIF是标准机械介面(Standard Mechanical Interface)的缩写,是一种专为半导体晶圆厂与无尘室环境开发的隔离技术,SMIF晶圆盒(pod)能与制造设备上的自动化机械介面对接;而因为SMIF晶圆盒内的8吋晶圆片是保存于经过谨慎控制的设定环境,ST能让整个Rousset晶圆厂保持在class 1000的高等级。
ST的晶圆厂导览员还解释该公司如何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巡视Rousset晶圆厂的生产线;管理者需要亲眼看到实际操作,与作业员交谈,并参与“chantier”会议──这种会议参与者包括作业员、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共同讨论生产线上以及作业区遭遇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当然,包括我美国同事在内的矽谷老资格们,可能会觉得这座晶圆厂的制程技术太旧,才用150纳米到80纳米技术,又没有FinFET、7纳米,甚至连14纳米都没有…但这就是Rousset晶圆厂的价值所在,因为ST的业务锁定EEPROM与大量市场的MCU,并非智慧型手机用的应用处理器,MCU的产品生命周期很长。
ST在2007年发表了该公司第一颗32位元MCU──STM32F1,是第一家保证产品供应期10年的厂商;借由Rousset晶圆厂的成熟生产线,ST能更灵活控制制造成本,也能掌控产品生产的技术选项。而对于需要8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的产品,ST还有位于法国Crolles的自家晶圆厂,或是寻求晶圆代工伙伴台积电(TSMC)支援。
负责ST MDG部门的执行副总裁Claude Dardanne表示,该公司的MCU有许多制造选项:“这让我们在生产策略上能有更多自由以及灵活度;”他指出,Rousset的生产线为ST的MDG部门提供了满足双供应来源需求以及平衡多余产能的所有必要条件,而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让设计团队与晶圆厂团队密切合作,能更充分利用内部晶圆厂的前段制造能力。
如此设计团队在规划新产品时,会变得更严守纪律;而晶圆厂团队在有情况发生时能迅速应变,根据预期的需求来调整营运。Dardanne表示:“在Rousset,我们已经发现能如何最有效利用我们现有资源的方法。”
编译:Judith Cheng
(参考原文: Fab: Millstone Around Your Neck. Or Pearls?,by Junko Yoshida)eettaiwan
5.日本Disco合并子公司 明年产能增50%;
日本半导体制造厂Disco为扩大产能,将目前子公司在使用的日本长野县茅野市工厂,从2018年4月1日起,将转为Disco的工厂,让Disco的半导体生产设备产能,增为目前的1.5倍。
现在使用长野县工厂的Daiichi Components,在2006年成为Disco的全额出资子公司,主要产品是精密马达,随Disco将该厂变成直辖工厂,场内约160名员工的待遇也比照母公司,加薪约60%,人事费负担每年约增加5亿日圆(约450万美元)。考虑保留现有优秀人才与维持产品品质,Disco才做此决定。
Disco预定随后在长野县工厂投资150亿日圆(约1.36亿美元),于空置厂房及土地设立新的晶圆切断装置生产线,并增聘最多550名员工,既不影响现有的生产线,又能增产新设备。
目前Disco的晶圆切断设备生产线,集中在日本广岛县吴市的2个工厂,考虑到地点太集中,可能在1次地震中摧毁所有产能,为分散风险,加上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不断成长,也有必要投资增产,因应市场需求,因此找寻另地设立新厂与新生产线。
全球半导体设备新一波的景气,约起自2016年,主要由NAND快闪存储器、液晶面板、OLED面板等需求带动,由于大陆的面板厂将陆续在2017~2018年完工,并购置设备设立生产线,市场估计2017~2018年之间,半导体设备市场仍可维持荣景,但能否延续到2019年或以后,目前仍难确定。
而Disco的半导体晶圆切割研磨等相关精密设备,目前市场需求跟着其他设备成长,增产设备投资有必要赶在市场仍维持成长动能时尽速推动,因此新厂与新生产线最好在2018年内便完工投产。
所以Disco选择现有工厂土地增建,减少另寻地点时间,尽可能利用闲置厂房与闲置土地,加速生产线设立。除新设工厂外,现有的2个工厂也将进行设备投资,以利因应市场需求提高产能;Daiichi Components的现有精密马达设备生产线,则将在长野县工厂继续生产。DIGITIMES
6.两岸存储器刮自主风 南亚科欲重启联盟开发
两岸半导体产业刮起一阵自研存储器技术的旋风,大陆三大存储器阵营紫光集团的长江存储、联电晋华、合肥睿力分别投入3D NAND和DRAM自主开发,旨于打破国际大厂主宰的局面,台湾南亚科技日前透露,除了有权向美光(Micron)技转1x和1y技术外,也将自己研发10纳米世代的DRAM技术,总经理李培瑛指出,欢迎各方阵营一起合作开发,但依目前情势,对象可能不包括陆资业者。
过去动不动赚一年就大赔三年的DRAM产业,不但已经摆脱剧烈的产业景气循环,现在更因为长期缺货而变成战略物资,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都因今年起采购DRAM成本大幅攀高,兴起自己掌握存储器货源的念头,更是积极投入抢标东芝的TMC(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而大陆更视DRAM和NAND Flash为国家型的战略物资,疯狂投入技术和产能布局,为的就是要摆脱韩国供应商的钳制。
全球DRAM产业维持三大(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一中(南亚科)、二小(力晶、华邦)的格局,但仔细观之,韩国供应商几乎包办了该产业,现在产业看到明年都是供给吃紧,也引发各阵营重新进行策略布局。
当大家都将焦点放在大陆自建存储器供应链的同时,台湾还有两家关键少数的供应商近期动作频频,企图扩大DRAM布局实力。南亚科透露,已经投入转进20纳米制程世代,为了布局下一世代技术以期让企业永续经营,将会朝两方面布局,一是手上握有向美光技转1x和1y技术的权利,同时也会自己研发10纳米世代的DRAM技术。
李培瑛指出,南亚科目前在台湾和美国都有研发团队,台湾研发团队上百人,美国研发团队有60人左右,未来会视10纳米世代研发的布局规划来整合资源,且南亚科对于共同研发、生产采开放式的态度,不排除以策略合作方式与其他业者共同研发10纳米世代,但若谈及与陆厂或陆资合作,这部分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业界分析,要研发10纳米世代的技术,至少需要上百亿元的资金,南亚科若是有自主开发的意愿,重启策略联盟是必走之路,这还不包括建置12吋厂成本,估计10万片产能需要100亿美元,相当于新台币3,000亿元的资金。
另一家台系存储器代工厂力晶在DRAM策略上也有新布局,过去在营运困顿时,力晶将旗下的12吋晶圆厂机台卖给存储器模组大厂金士顿(Kingston),产能约2万片,但双方合约将于2017年9月到期,力晶计划将原始的机台设备买回,且重新议价代工合约,传出力晶仅愿意释出1万片的代工产能,另外1万片产能想收回来自己灵活运用。

不只是南亚科、力晶在DRAM布局上转为积极灵活,快闪存储器(Flash)相关业者旺宏、华邦今年以来享受NOR Flash和SLC型NAND Flash大缺货的价格涨幅,也都有建立新12吋晶圆厂,以及重新调整生产线的布局,全面在存储器领域大显身手!
对照对岸的进度,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因应国家政策,暂时避开DRAM自主开发,专注在3D NAND技术研发上,一口气圈下武汉、南京的12吋晶圆厂用地;联电的晋华则是组织百人团队朝3x和2x技术的DRAM自主开发,晋华的12吋晶圆厂在2018年下半完工后,要开始进入生产阶段。
再者,合肥的睿力集成电路12吋厂几乎完工,预计年底搬入设备,2018年上半进入生产,传出切入19纳米制程技术生产。由于大陆三大存储器阵营在盖厂、技术研发、人员招募上都是紧锣密鼓且正面交锋,引此吸引众多眼球关注。DIGITIMES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3条评论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